“我家孩子,保底也得是个211吧?”在深圳直接配资官网首页,这可能是最危险的一句幻觉。
别太乐观,我们先看全省的数据
很多家长,尤其是自己当年一路名校顺风顺水的,总有一种莫名的自信。
觉得自己的基因不差,孩子再怎么样,也不会偏离轨道太多。
但时代真的变了。
我们不谈虚的,直接上数据,看看在今天的广东,考个好大学到底是什么概念。
就拿物理类考生来说,今年全省浩浩荡荡四十多万大军过独木桥。
目标是985?省内的华南理工大学,最低录取排位是13222。
换算一下,录取比例3%。
一百个孩子里,只有最顶尖的那三个,能拿到这张入场券。
感觉有点窒息了?别急,我们把标准放低一点。
深圳大学,这所家门口的知名学府,够可以了吧?
最低排位31703,录取比例7%。
再退一步,南方医科大学或者分数差不多的深圳技术大学,这条线怎么样?
最低排位44470,录取比例堪堪达到10%。
也就是说,在全省范围内,你的孩子需要考进前10%,才能有一个在深圳家长圈里还算体面的去处。看到这里,可能有些家长稍微松了口气,觉得“10%嘛,努力一下好像也行”。
进了重点高中,就稳了吗?
真的吗?那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深圳,看看那些挤破头进去的重点高中,升学率会不会好看一点。
毕竟,这些孩子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。
以家长们口中津津乐道的“四大”为例。
深中和深圳实验,确实是断崖式的存在。超过50%的学生能上985,76%以上能去到南医大这条线,前途一片光明。
但你以为“四大”都这样吗?
到了深外这个级别,能考上深大的概率就掉到了45%,而能上南医大的,也才刚刚过半。
看清楚了吗?哪怕你拿到了“四大”的门票,深圳大学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随随便便“保底”的选项。
我们再往下看一个梯度,“十大”高中,像育才、深大附中这些。
这里的数据,可能就要让很多人的心沉下去了。
985的录取率,大约在20%左右。
考上深大的概率,30%上下。
能达到南医大分数线的,也只有一半的学生。
我手里有一份南山外国语学校的高考红榜,这所学校已经是无数普通家庭里,那个勤奋努力的孩子能够得上的最佳选择之一了。但里面的录取结果,恐怕已经让很多家长的“211”预期落空了。没办法,这就是现实。
最残酷的真相,藏在初中升高中那一步
看到这里,你可能觉得,就算是“十大”高中50%的概率,也还能接受。
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前置问题?
你的孩子,能考进深圳前20的高中吗?
我们来看一个更让人心惊的数据:在深圳,能考上前20高中的初中生比例,只有12.7%。
是的,你没看错。
绝大多数孩子,在初中毕业那一刻,就已经失去了进入“十大”、“二十大”高中的资格。
现在,我们来做一个让所有人都清醒的计算题。
我们假设一个不依赖顶尖天赋、靠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:考进“十大”高中,然后达到南医大的分数线。
这个概率是多少?
首先,考进“十大”高中的概率是6.7%。
然后,在“十大”高中里考上南医大的概率是50%。
所以,最终的成功率是:6.7% ✖ 50% = 3.35%。
这个数字,是不是比之前看到的那个全省10%的录取率还要低得多?低得可怕?
为什么会这样?
因为有太多的孩子,根本没能坐上通往高考的那趟列车。他们在中考那一步,就已经被分流了。
所以,别再瞧不上深大,甚至瞧不上深职院、深技大了。
在教育极度内卷的深圳,能让孩子顺利读上一个本科,背后是整个家庭的巨大付出和孩子无数个日夜的苦读。先把成绩卷进深圳前二十的高中,这个难度,已经足以筛掉绝大多数人了。
未来的择校,早已不是靠一个“学区房”就能一劳永逸的时代。它需要你对数据有清醒的认知,对孩子的特质有精准的判断,更需要对整个家庭的规划有长远的眼光。
大家觉得呢?看完这些冰冷的数据,你还敢轻易说出“保底211”这句话吗?
刚速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